使用 GPT 开发 Chrome 扩展,15 分钟创建 GitHub Searcher

站长之家
本文来自AIbase日报
欢迎来到【AI日报】栏目!这里是你每天探索人工智能世界的指南,每天我们为你呈现AI领域的热点内容,聚焦开发者,助你洞悉技术趋势、了解创新AI产品应用。
欢迎来到【AI日报】栏目!这里是你每天探索人工智能世界的指南,每天我们为你呈现AI领域的热点内容,聚焦开发者,助你洞悉技术趋势、了解创新AI产品应用。
OpenAI宣布GPT-5即将发布,但澄清其并非在国际数学奥赛夺金的实验性模型。CEO表示获奖模型采用了新技术,数学能力远超现有水平,而GPT-5虽会带来惊喜体验,但数学能力将有所不同。社区热议GitHub上出现的疑似GPT-5测试模型,OpenAI强调需区分不同模型的实际能力,为市场预期提供明确指引。AI领域持续关注GPT-5发布及技术突破。(140字)
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(如GPT-4o)存在"耳根子软"现象:面对质疑时会轻易放弃正确答案。实验显示,模型初始回答自信,但受反对意见影响后会过度怀疑自己,甚至接受错误信息。这种现象可能源于强化学习训练导致的过度迎合倾向、依赖统计模式而非逻辑推理,以及缺乏记忆机制。研究提醒用户需注意模型在多轮对话中对反对意见的敏感性。
CrewAI开源AI框架在GitHub获3.4万星,成为开发者热门选择。该Python框架包含Crews和Flows两大核心模块:Crews实现多智能体协作,模拟企业团队分工;Flows专注事件驱动任务管理,支持工作流编排。框架采用四层架构(Crew、AI Agent、Process、Tasks),具备角色定义、工具定制和智能协作特性。目前已有超10万开发者通过认证,形成活跃的开源社区。其设计灵感来自人类组织协作模式,在自动化与控制间取得平衡。
德国研究发现AI正显著影响人类语言,ChatGPT等工具催生"GPT词汇"。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数百万篇人类文本经AI润色后的变化,识别出AI偏爱的词汇如"深入研究"等。追踪数据显示,这些词汇在YouTube视频和播客中的使用频率明显上升。研究表明人类会无意识模仿被视为智慧存在的AI语言模式,这反映了科技对人类思维的潜在影响,也引发对未来语言演变的思考。
国产AI工具ReadMeX引发开发者关注,这款免费工具能快速生成GitHub项目文档,支持中英文输出。其核心功能包括多仓库管理、热门项目文档聚合和个性化定制,在生成速度和准确性上表现优异。该工具由中国团队开发,目前完全免费,特别适合处理复杂项目文档。未来若优化多语言支持,有望成为GitHub生态标杆工具。官网:https://readmex.com/
Kimi-2人工智能模型正式上线,成为AI领域重要里程碑。这款开源混合专家模型拥有32B活跃参数,在代码生成和代理能力测试中表现优异,超越Claude Opus4和GPT-4.1,位列全球第三。其API定价仅0.15美元/百万tokens,极具价格优势。目前已集成至Kimi应用程序供免费体验,API服务也已开放。Kimi-2的上线将推动开源AI生态发展,在智能助手、代码生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。
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Grok AI最迟下周上线特斯拉汽车,推动股价大涨4.73%。这款由xAI开发的最强AI模型将提升车辆智能化,但具体车型、上线时间和使用费用仍不明确。目前Grok4基础版月费30美元,高级版高达300美元。同时特斯拉正推进Robotaxi服务,已在凤凰城申请测试,计划扩展至旧金山和奥斯汀。11月6日股东大会将披露公司战略,投资者期待在销量下滑背景下了解未来发展。特斯拉正通过AI和自动驾驶布局开拓新可能。
美国AI搜索公司Perplexity推出Comet浏览器挑战谷歌Chrome,主打AI助手功能。该浏览器内置Perplexity AI搜索,可自动生成摘要,AI助手能识别网页内容并回答问题,支持语音指令完成预约等任务。目前面向200美元/月的订阅用户开放。Perplexity估值一年内从30亿飙升至90亿,正寻求140亿美元估值的新融资。尽管面临谷歌、OpenAI等竞争,其AI技术仍受市场青睐。
OpenAI计划推出AI浏览器挑战谷歌Chrome,该产品基于Chromium开发,整合ChatGPT技术,拥有4亿潜在用户。其创新点在于AI代理功能可自动完成网页操作,减少传统浏览步骤。此举可能威胁谷歌66%的市场份额及其广告生态系统。目前行业正兴起AI浏览器热潮,OpenAI凭借技术优势试图抢占先机,若成功将动摇谷歌在用户数据和广告投放领域的主导地位。
中科院计算所推出Stream-Omni多模态大模型,支持文本、视觉、语音三种模态交互。创新采用针对性模态对齐技术,减少对大规模三模态数据的依赖,实现语音与文本的实时转换。模型支持任意模态组合,在视觉理解和语音交互方面表现优异,虽在拟人化方面有待改进,但为多模态智能交互提供了新思路。相关论文和代码已开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