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生图被指涉嫌视觉「抄袭」引发热议

机器之心
本文来自AIbase日报
欢迎来到【AI日报】栏目!这里是你每天探索人工智能世界的指南,每天我们为你呈现AI领域的热点内容,聚焦开发者,助你洞悉技术趋势、了解创新AI产品应用。
欢迎来到【AI日报】栏目!这里是你每天探索人工智能世界的指南,每天我们为你呈现AI领域的热点内容,聚焦开发者,助你洞悉技术趋势、了解创新AI产品应用。
京东开源多智能体系统JoyAgent-JDGenie,在GAIA基准测试中以75.15%准确率领先行业。该系统具备端到端多智能体协作能力,支持文本、图像等多模态处理,并采用记忆优化机制提升效率。框架包含报告生成、代码、PPT等子智能体模块,开发者可扩展定制功能。采用Apache2.0开源协议,提供完整代码和文档支持,便于二次开发。其模块化设计和多智能体协同能力,为构建复杂AI应用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。
本文介绍利用Veo3"图生视频"功能制作短视频变现的方法:1.选择易植入广告的日常场景题材;2.用AI工具生成高清首图;3.编写详细英文提示词;4.分段生成8秒视频拼接成长视频;5.通过产品植入或口播方式植入广告;6.多平台发布并互动引流。优势是制作成本低、效率高,适合短视频创作者,但需注意解决角色一致性和声音统一问题,并准备真人实拍备案应对平台政策变化。
今日上午,机器人行业迎来资本涌动新态势——千寻智能宣布完成6亿元PreA+轮融资,逐际动力(LimX Dynamics)披露新一轮战略融资,众擎机器人同步官宣A1轮融资,三家企业融资均由京东集团领投。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全面提速,引发市场对智能供应链技术变革的广泛关注。 针对密集投资动作,京东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,公司正持续加大对具身智能、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赛道的战略投入。未来将围绕供应链场景需求,通过内部技术研发与外部生态投资双轮驱动,构建覆盖"仓储-运输-配送"全链条的智能技术体系。数据显示,京东物流已累计投入自动化技术研发资金超200亿元,持有相关专利超4000件。
AI Gist是一款开源的AI提示词管理工具,支持变量替换、Jinja模板和多语言功能,帮助开发者高效管理提示词。其核心功能包括动态模板生成、AI优化提示词、云端备份和多视图管理,特别适合聊天机器人等需要频繁调整提示词的场景。该工具已支持中英日等多语言界面,采用Apache2.0开源协议,两周内获得100+ GitHub星标。未来计划优化AI算法并支持本地化部署,助力开发者提升工作效率。
FotographerAI推出革命性图像生成框架ZenCtrl,通过GenAI技术实现单图输入即可生成多视角、多场景的高保真图像。该框架突破性地解决了传统图像生成的三大痛点:无需微调、保持主体一致性、支持细粒度控制。其模块化工具包整合预处理到后处理全流程,基于OminiControl优化升级,特别强化了主体保留能力。支持广告创意、虚拟试穿等多元场景,未来还将扩展视频生成功能。团队计划开源协作,持续完善这一有望成为行业标准的视觉创作工具。
中国生成式AI迎来爆发式增长:2025年上半年346款AI服务完成备案,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上线20天即获3000万日活用户。80.9%用户使用AI问答,2024年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,年增长率超20%。国产AI在千亿参数模型、多模态技术取得突破,深度应用于办公、教育、工业等领域,推动中国从技术领先迈向应用深化,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。
阿里巴巴开发的ComfyUI-Copilot是一款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开源插件,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大幅简化AI艺术创作流程。该工具内置7,000节点、62,000模型和9,000工作流的知识库,支持自动生成工作流、智能推荐节点和参数优化。自2025年2月开源以来,已吸引19,000用户,处理85,000次查询,工作流接受率达85.9%。其特色包括多语言支持、错误诊断和模板化工作流,显著降低了AI创作门槛。
Meta成立"超级智能实验室"招募44名顶尖AI人才,其中50%来自中国,40%有OpenAI背景。扎克伯格将战略重心从元宇宙转向AI,不惜重金挖角,曾开出2亿美元签约奖金招募苹果高管。新团队75%拥有博士学位,70%为研究人员,人才结构多元。Meta此举展现其在AI领域的雄心,也加剧了行业人才争夺战。
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千寻智能(Spirit AI)近日宣布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的PreA+轮融资。本轮融资由京东领投,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(中网投)、浙江省科创母基金、华泰紫金、复星锐正等知名投资机构跟投。同时,Prosperity7Ventures(P7)、顺为资本等老股东也纷纷超额追加投资,彰显了对千寻智能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。此次融资由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。 千寻智能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、清晰的战略布局以及强大的商业化能力,在具身智能赛道中迅速崛起,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。公司通过深入制造业、服务业等上百
自动驾驶机器人公司Cartken宣布战略转型,将业务重心从校园食品配送转向工业应用。公司CEO表示工业领域存在巨大需求,其机器人在德国ZF工厂成功运输样品后成为最忙碌设备。Cartken已推出660磅载重的Hauler和室内配送机器人Runner,并与日本三菱达成近百台采购协议。尽管保留现有食品配送业务,公司未来将专注拓展汽车、制药等工业市场,同时持续优化产品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