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同行还在堆卡烧钱拼参数,大华股份把6B视觉模型塞进一台16GB显存的边缘盒子,顺带交出Q3 净利+44%的成绩单——10. 6 亿元,一条净利润曲线像陡峭的岩壁,直接把市场注意拽到「星汉大模型2.0」身上。
故事从 2019 年说起。彼时安防场景数据脏、标注贵,大华干脆把Transformer搬进流水线上,让算法自己洗数据、自己画框;五年后,这套「1+2」体系长出了V/M/L三条模型枝丫:V系列专盯城市角落的超小目标,M系列把图文互搜做成毫秒级,L系列让一线工人用自然语言就能调阅千里之外的画面。模型剪枝、数据增强、零样本生成被塞进工具包,政务、金融、电力想拿就用,门槛降到U盘级别。
真正的硬仗在贵州万峰林。景区把 20 多套业务系统接进大华「一屏统管」,观光车调度算法让旺季车辆周转率飙高40%,游客排队时间从 35 分钟砍到 12 分钟;森林防火热成像AI秒级预警,年度运维费直接省18%。山水依旧,运营逻辑被重写,「文旅+AI」第一次有了可量化的ROI。
更细的战场同样惨烈:交通场景事故识别准确率拉到90%,比传统方案快 5 倍;电力70+常见缺陷零标定识别,部署周期缩水九成;矿山传送带 20 种异常实时预警,平均准确率再提10%;食品安全巡检把问题发现时间从 48 小时压到 15 分钟——这不再是「试点」,而是规模化复制的日常。
海外市场同步起量。 180 个国家的二、三级渠道被装进同一套「端-边-云」架构,海外利润贡献已超50%。中东高端项目占比75%,全彩夜视相机把入门级产品一夜升级;视频、门禁、热成像、消防新品轮番出海,为大华在全球AI预算表里切走更大的蛋糕。
大华用一份财报回答了整个行业最焦虑的问题:大模型怎么赚钱?答案藏在每条被缩短的分钟、每个被节省的百分点、每张被省下的美元里。当技术不再是实验室的 trophy,而是客户PPT里可圈可点的KPI,AI才真正走出算力沼泽,跑进商业草原。






